主页 > 新桥简介 > 新桥动态 >

【种牙大家谈】李晓玲:奉善而行,温柔且坚定

2024-03-31 09:08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数:

导读

新桥口腔半口全口种植团队医生专访!做医生,什么时候觉得有成就感?大部分人会说:看到顾客被治愈的时候。李晓玲不止,她讲得丰富很多,比如:从小在她那看牙的男孩马上高考了,说要……


"做医生,什么时候觉得有成就感?大部分人会说:看到顾客被治愈的时候。李晓玲不止,她讲得丰富很多,比如:从小在她那看牙的男孩马上高考了,说要和她一样学医;女顾客“嫌”断后修复的门牙太“假”,比真牙还好看;种完牙的老太太感叹,这么多年终于吃了顿好的......女性内心独有的柔美和细腻,让李晓玲更善于发现“被人需要的幸福”,为此,她也主动代入了更多责任和努力。"

2003年,李晓玲从泸州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成都某公立医院口腔科工作。这是一所省级单位,待遇好、稳定又体面,非常符合社会传统对女性优质职业的定位。

初出茅庐,李晓玲随遇而安,一门心思只在把技术提上去。她胆大、心细、手也巧,除了常规牙病治疗,别人不敢拔的牙她敢,在活动和固定义齿修复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甚至院长爱人要镶牙也指定找她。

也许,对技术实力的锐意进取,本来就暗含不甘平庸的人生追求。2008年,李晓玲辞去“铁饭碗”,跳槽到一所全国连锁的知名口腔。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医患相处模式,对李晓玲的职业认知和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前者督促她不断走出舒适区,挑战更难的赛道,后者则让她更加注重与顾客的情感连接。

实力飞跃,种植之路且行且蜕变

2012年以前,口腔种植还是李晓玲未曾涉足的领域,她就职的医院“种牙顾客不多,手术都是请外籍医生来做。”预见这一学科的蓝海形势,也为了追求技术全面,2013年起,李晓玲开始跟随国内种植权威、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汪永跃教授学习种植技术,并先后进修了奥齿泰、诺保科、BITC等种植经典课程,获得专业认证。

2013年,李晓玲完成了自己首例种植手术,顾客是对她颇为信任的朋友。初战告捷,李晓玲渴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但令人失望的是,中国种植牙市场在那一年才开始发力,本来不多的顾客量分流到各大公立和民营口腔,最后来到李晓玲诊间的,只有寥寥数位。几年过去,她总共操刀的手术仅逾百例,种植技术也遑论精进。

穷则变,变则通。为了追求种植技术进阶和更好的发展平台,2018年,李晓玲决意再次走出舒适区,入职以华西名家领衔种植专科的新桥口腔。在这里,李晓玲再遇良师,由华西种植专家、新桥口腔玉双院区业务院长刘果生亲自指导种植技术。

此外,李晓玲的种植顾客量也不同以往,“当时一个月的手术量比之前一年都多,白天高强度看诊和手术,晚上看书备考副高(职称),真的有累脱一层皮的感觉。”那是蜕变的感觉,意味着全新的飞跃。两年时间,李晓玲将美学种植、微创种植、即刻种植等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并于2019年成功完成首例半口即刻负重种植。截至目前,李晓玲已成功完成一万多例的种牙量,凭借在即刻种植、半全口种植项目上的精进实力而进阶成为新桥口腔种植医生团队核心成员。

当种植技术,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谈到种植学科的发展,李晓玲说:“种植技术,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并非她自身今昔对比的慨叹,而是她对行业发展的前瞻视野和所处平台的实况。

新桥口腔被很多顾客誉为西南“小华西”,全院一百多名专科医生中,近一半掌握口腔种植技术,其中四十余名医生专事种植,种植接诊量和半全口即刻种植案例量长期稳居西部第一。

与强者同行,李晓玲将职业技术的提升设定为马拉松模式。她没有更多爱好,只要有时间,一定用来阅读专业书籍或观看大咖手术课程充实自己。小到一个切口设计、骨量填充,大到新技术运用、跨专业处置,李晓玲乐此不疲沉浸在日拱一卒的学习进步中。“尤其之前只知其然的事,现在知其所以然了,那感觉真是茅塞顿开,开心得无以复加!”

除主攻种植外,李晓玲还广泛深造口腔外科、全科修复、正畸等多学科技术,在临床治疗中俨然成长为一名全能选手,常利用自己丰富的综合技能为顾客设计个性化种植方案,效果显著。李晓玲说:“把常规手术做出彩,把疑难手术做从容,直到每一位顾客都满意而归,就是我追求的目标。”

每位顾客 都是我的超级VIP

刚韧勤恳,是李晓玲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而“柔”的外在,则是她给予顾客始终不变的善意。

下午六点,新桥口腔光华院区手术室内,李晓玲即将进行当天最后一台种植手术。躺在牙椅上的顾客是一位60多岁的大叔,消毒布蒙面,只露出口唇,看不出情绪,但连接着大叔身体的心电监护仪显示,他略微有些紧张。

李晓玲在牙椅旁就位,没有立刻展开操作,反而笑着和手术对象聊起了天:

“叔叔今天谁陪你来的呀?”

“我娃娃。”

“是儿子还是女儿啊?”

“女儿。”

“今天种牙,哪个帮你出钱呢?”

“娃娃三。”

“那你好有福气哦!”

大叔咧嘴一笑,下颌露出两处空缺的牙位。李晓玲瞥了眼监护仪,不到1分钟,心率、血压都已变平稳,她在心里说了声“OK”,手术如常开始。

术前“浅聊”,是李晓玲的常用“套路”,这样“可以转移顾客注意力,减少焦虑和恐惧,提升治疗体验。”

从医21年,从三四岁的孩童,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李晓玲总是尽力在治疗之外给与更多体谅和关照。日常看诊,她会努力记住顾客的名字和基本情况,因为“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和重视,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开端”;一位老人有严重高血压没能种牙,她不忘回访,提醒一定去综合医院就诊;有大人来看牙,孩子跟着,她顺手就给人做个“爱心检查”。她说:“每一位顾客,都是我的超级VIP。”

奉善而行,李晓玲收获了很多“铁粉”,和不少顾客都处成了朋友,由老顾客带来的新顾客也络绎不绝。一位种牙顾客曾大赞她技术好,有责任心,拖家带友陆续领了二十多个人来检查治疗。

主动挑战,医生不要自我设限

作为新桥口腔光华院区门诊主任,李晓玲不仅承担一线医疗工作,还肩负着管理和指导年轻医生的任务。

切换“老师”的身份,她表现得刚柔并济。在原则问题上,李晓玲很坚持,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指南规范化操作,病例治疗完成后,除顾客满意、同行认可,还要经得起“数据”(影像学)检验。不仅如此,别人每进一步,她就会给加难度,“光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是不行的,一年、两年、三年之后,和同学的差距就出来了。”

有疾风,也有细雨。看到一些年轻医生“畏难”,李晓玲会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鼓励对方:“我也有过那个阶段,第二天要手术了,头天晚上担心得睡不着觉。但是真正做下来,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可怕。”李晓玲说:“解决困难是一个上台阶的过程,越是痛不欲生的时候,越是提升的时候。”她在手机里收藏了一句话,鞭策自己,也常分享给别人:勇气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情,如果你不害怕,那就谈不上勇气。

做事内方外圆,做人内刚外柔。李晓玲,20多年“提灯”坚守,白衣虽无华,岁月已沉香。

上一篇:【展现实力 捍卫荣誉】新桥口腔2024洁牙大师杯开赛!
下一篇:【新新闻】2024年3月精编 闻故知“新”